先跟大家分享一个“养鸡实验”
 

在普渡大学(Purdue University),有一位名叫威廉·谬尔的生物进化学家,他研究了“鸡下蛋”的问题,我们都知道,要计算鸡的生产率,很简单——只需要数数鸡蛋就行了。

 

但他想知道的是,如何提高鸡的生蛋率。

 

于是,这位博士就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,他先把鸡分成了两群:

 

一群,是生产力一般的鸡;

另一群,是生产力极强的鸡,称为“超级鸡”。

 

在经过六代生存繁衍之后,他发现了什么呢?

 

第一群“普通鸡”,表现还算不错,它们个个都身形结实,羽翼丰满,并且鸡蛋产量急剧增加。

 

那第二群“超级鸡”呢?

 

——只剩下三只,其余全死了。

 

 

原来,那三只鸡把其他的鸡都啄死了。只有通过挤兑同伴,这些生产力极强的鸡才能获得成功。

 

这个实验让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含义,不禁感叹:

 

“我们的公司就是那个超级鸡群!”或者是,“这就是我的人生!”

 

的确,我们的一生都被告知,你想要获得成功,就只有不断地竞争——进好的学校,找好的工作,要做人上人——但这些话并没有多激励人。

 

这么多年来,我们一直在用“超级鸡”的模式来运转大多数组织和公司。

 

许多人觉得,成功靠的是挑选顶尖人才,只需要把那些最聪明的人放在一起,然后给他们所有的资源和权利就够了。

 

但是,这样做的结果也和养鸡实验如出一辙:人们都变得极富侵略性,组织的功能失调,并出现了各种资源的浪费。

 

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另外一条路,比如说,真正的团队。

 

什么叫真正的团队?

 

麻省理工大学有一个研究组曾邀请了几百名志愿者,并将他们分成了几组来解决难题。

 

结果显示,那些表现优异的团队,并不只是拥有一两个超高智商的成员,也不是因为成员们整体智商水平最高。

 

反之,获得成功的团队都有三个特点:

 

第一,他们都有着较高的社交灵敏度和同理心。

 

第二 ,成功的团队给了每个人同样的时间,这样就没有任何人能成为主导,也没有任何人有机会搭便车。

 

第三,成功的团队里都有更多的女性员工。

 

这是不是说明女性具有更多的同理心?我们无从知晓,但重要的是,这个实验证实了一点:那些团队表现优异的关键,在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。

 

在现实生活中,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。

 

因为成员之间的高度契合和反应灵敏,他们的创意才会持续涌动并不断壮大。里面的人不会被某个想法困扰住,也不会浪费精力去钻牛角尖。

 

 

如果说,这个世界上有一种“团队成功”是无法复制的,那么“敏捷团队”一定是其中之一。而究其根本,“敏捷共识”是决定团队敏捷程度的一个核心因素。

 

在传统的成熟产业中,大家的协作方式更多依赖着流程和分工,只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,遵循一套标准模板,日复一日地完成相应指标。这样的协作方式,降低了组织对个人协作能力的要求。

 

然而,在信息革命带来的VUCA时代,需求的易变性、模糊性和复杂性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。组织内的流程和分工,往往会拖累响应的速度。大家的职责边界和分工开始变得模糊。对内,我们需要团队成员互相理解、达成一致、解决冲突;对外,需要整合资源,发挥影响力,促进目标的达成和共赢。

 

 

Career Partners近期帮助多家变革中的组织,带领他们的重组团队、虚拟团队共建“敏捷共识”,打磨以客户体验、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变革与创新思维,从梳理现代商业环境的10大变化,到理解推动变革的4个阶段,再到运用design thinking模型来拆解并解决实际议题。

 

在一天的高浓度思维碰撞中,让组织中不同职能的高管充分消化了对于变革和创新的认知,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生涯旅程中的关键优势特质,反思在变革的不同阶段如何发挥重要的推动价值

 

 
本文“养鸡实验”参考资料来源:

书单(ID:BookSelection)

作者:玛格丽特•霍夫曼

 

关于企业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、人才培养和保留、敏捷团队共识、内部导师团队培养、年轻人才快速融入和培养等议题,欢迎与我们一起探讨!